1

1

/
党建工作

紫茶种植助力黔西南郊纳镇走上“脱贫之路”

近日在贵阳举行的2019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上,贵州茶叶产品琳琅满目。其中,黔西南高海拔山区出产的紫茶,别具特色。紫茶的生产正助力黔西南的极贫乡镇郊纳镇走上“脱贫之路”。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境内,生长着很多古茶树。古茶的核心区位于郊纳镇八步村,这里的紫茶被当地人称为“八步茶”。与贵州其他地区的茶叶不同的是,这里的古茶属于比较稀有的紫茶。       郊纳镇镇长刘家均介绍,八步茶非常特别,茶树嫩叶、茶花、茶果都是紫色的。更为难得的是,八步茶的花青素含量是普通茶叶的很多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现的古茶树已经有8万多株,其中不乏千年以上的古茶树。”他说。   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八步茶曾长期未被外界所知晓,只有当地人采来自制茶叶,种植规模也不大。八步村所在的郊纳镇,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脱贫攻坚改变了这里,也改变了八步茶。为了促进当地的发展,政府出资修了一条二级公路,记者前往郊纳镇时,施工队正在铺设柏油。“道路完工后,从望谟县城到郊纳镇的车程要缩短不少。”刘家均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当地的古茶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2017年11月,在贵州省举行的全省秋季斗茶大赛上,因其独特的口味,八步茶一举夺得这次比赛的古树茶类“茶王”称号。“当时参赛的公司用蛇皮口袋把茶叶带到活动现场,因其外观不起眼,差点被直接淘汰掉。”刘家均说。   为了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的优势,为当地群众增收,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八步茶生产。通过茶树枝扦插育苗的方式,八步茶种植逐渐在郊纳镇推广开来。截至目前,郊纳镇的八步茶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另外还有茶苗1000亩左右。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有力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郊纳镇副镇长廖绍康表示,通过土地入股分红、茶园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有效增加了周边村民的收入。得益于茶叶的规模化种植,当地部分劳动力不需要到外地打工,就可以“在家门口挣到钱”。   把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茶企,42岁的万再珍一家每年就有5000多元收入。现在,没有种地的她拥有一个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800元的收入。“工作很轻松,马路脏了的时候扫一下,余下的时间可以到基地去种茶,每天有100元钱。”她说,以前种自家的10多亩田土,除了喂猪养牛外“只够吃”,现金收入只能靠外出打工。此外,她们家的几十棵古茶树,每年卖茶青也能收入2000来元。   “水田的流转费是每亩500元,旱地300元。”当地一家茶企的负责人舒腾显告诉记者,随着八步茶的“出名”,茶叶的价格稳步上涨,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以前茶叶的成品每斤才50元左右,现在卖到两三百元一斤。”他说,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牌的逐渐确立,八步茶必将给郊纳镇的村民带来更多收益。
点击查看更多
20
2022-01

望谟县郊纳镇高寨村——“八步紫茶” 脱贫之茶

发布时间: : 2022-01--20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望谟县郊纳镇高寨村采取“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八步紫茶”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高寨村位于郊纳镇西南部,辖10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寨,共有402户2082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户1495人。   “八步紫茶”主要产于与高寨村同属一镇的八步村,其茶青芽叶紫红,口感鲜爽,极富特色。经专家认定,八步古茶树属于原生态品种,是没有变异的紫茶,这个品种的发现,目前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属独一无二,正是古《茶经》里点赞的茶中上品“紫茶”。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发展产业、培育产业是贫困群众持续脱贫的重要保障。望谟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将紫茶作为全县五大产业之一,制定了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以郊纳镇已建成的6000亩茶园基地为核心,向全县适宜种茶的乡镇(街道)拓展,在3年内完成紫茶种植4.4万亩的任务,通过配套建设标准化茶叶产品加工生产线,改变紫茶过去“小规模、加工弱”的状况,提高茶叶附加值,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做大规模,做强“紫茶”品牌。   高寨村自然环境优越,2017年,前来考察“八步紫茶”的专家途径高寨村,发现高寨群山之间长满了蕨类植物,随处可见的山泉水硬度较低,大为惊喜,当即表示:水活性好、蕨类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最适宜茶树种植。   “得到专家对我们村适宜种植茶叶的肯定,我立即找到贵州省郊纳镇宏升茶叶公司,希望能够合作种植八步紫茶。”高寨村支书方顺华介绍,很多村民早就有种植茶树的想法,碍于技术跟经验,一直不敢尝试,得到了专家肯定和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高寨村有了底气。   2018年3月,宏升公司与高寨村合作社联手,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利用扦插技术育苗、移栽。目前,共流转土地866亩用于种植八步茶,其中已种植八步紫茶420亩,种植油茶283亩。方顺华说:“上百名村民投入到茶苗的种植和管理中,合作社支付每人每天100元工资,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民熊小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安排他一家三口人在基地务工,他告诉记者,他家3个人在茶园给茶苗浇水、剪枝,一天可以挣300块钱,一个月出工10天,其余时间可以去外边做事。像熊小文这样在茶园务工的贫困户还有很多,通过土地流转+茶园务工的方式,他们收入稳步提升,逐步脱离贫困。   记者在八步紫茶种植基地看到,700多亩茶叶长势良好。方顺华说,这得益于科学的管理。八零后的王杰是合作社成员,在本村种植茶叶之前就接触过茶叶种植,合作社成立后,他被公司委派到八步茶核心产区和县外茶园考察学习,把先进的茶园管理经验带回高寨村茶园,精心管理这“脱贫之茶”。   面对百亩茶园,高寨村支书方顺华激动地说:“2020年春天第一批400多亩八步茶树就能采摘了,按每亩3000元计算,就有一百多万元的产值。”一个春季,一百多万元产值,对于高寨百姓来说是切实的增收。   记者了解到,所有茶青都会由宏升公司进行保底收购,群众根本不用担心销路。方顺华还说,为迎接明年的采茶季,今年春茶开采的时候,村里就选派了大批村民去其他茶园学习采茶。   高寨村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目前,茶产业已成为该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村情档案:   高寨村位于郊纳镇西南部,地势较高,气候温暖湿润。辖10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寨,共有402户2082人,全村地域面积10.6平方公里,距镇政府24公里,距县城46公里。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户1495人,参与易地扶贫搬迁121户653人,其中搬迁到义龙新区57户273人,搬迁到望谟县城64户380人。经过三年的努力,大部分贫困户已脱贫摘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0
2022-01

望谟念好“绿色经”种好八步紫茶

发布时间: : 2022-01--20
近年来,望谟县依托郊纳镇八步山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念好“绿色经”,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八步紫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抢抓机遇促发展。2016年,郊纳镇被列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既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盼来史无前例的契机。贵州王母铁红茶业有限公司是该县茶企之一,坐落于望谟八步茶核心产地之一的铁炉村“茶王谷”。2017年11月,贵州省举办秋季斗茶大赛,该公司选送古树茶叶产品参赛,荣获古茶树类“茶王”称号。 挖掘潜能定产业。望谟县高度重视发展八步紫茶产业,2017年邀请贵州大学茶学院对核心区古茶树进行普查,已普查古茶树86262株,均为100年以上老茶树,其中1000年以上3株。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该县结合郊纳镇实际情况,选择八步紫茶作为郊纳镇“一镇一特”主打产业。 捷报频传悦人心。2019年5月,在杭州举办第三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望谟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牌“中国紫茶之乡”称号,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家。全县上下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发展好八步茶产业的信心。 唤醒资源拓富路。该县依托八步紫茶独特的天然优势,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用好政策,全力发展八步紫茶产业。截至目前,望谟县郊纳八步农业综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已流转土地13223.6亩,育苗700亩,种植八步茶苗5900亩,根据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正在建设“万亩茶园”“千亩育苗基地”。 增收致富奔小康。随着八步紫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群众可以通过土地入股获取入股分红、劳动务工获取务工报酬等多种方式参与八步茶产业发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同时,采取茶园反租的形式,将茶园反租给群众管理,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将八步紫茶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李清华)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0
2022-01

望谟:传说中的“八步紫茶”

发布时间: : 2022-01--20
八步紫茶 产自“中国紫茶之乡”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 以郊纳镇八步岭上居多 故名“八步茶” 这里地处麻山腹地,山势高峻,清泉长流,云雾缭绕,林木苍翠,最高海拔1700米,最低海拔800米,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较大。深藏古树紫茶群落,百年以上古茶树86262株,现有茶园面积6000亩。 01 获得荣誉 2017年11月参加贵州省秋季斗茶大赛,荣获“古树茶王奖”。 02 品质特点 茶树“根、茎、叶、芽、花、果”紫红;茶品乌中泛紫,茶汤红中显紫,茶香气味醇正,入口清润绵滑、味浓回甘。2017年5月,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花青素含量7.5mg/g,水浸出物49.3%,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6.29%,游离氨基酸4.1%,茶质上乘。 03 冲泡方法 天龙八步冲泡心经 一步寻龙问水 冷泉入壶,稍湿茶体(浸茶3/4)立出滤干,接着注入冷泉1/3润透干茶(约2分钟),干茶微舒,促成少阴。 二步潜龙勿用 滚水注入冷泉浸润的茶,微舒茶体,立即出汤;此时,一阳来复,封香定型,味潜于茶,韵醇香重,无茶有香。 三步见龙在田 滚水注入(坐汤3-5秒);此时,孤阳不生,隐香显悠,茶出味淡,韵绵茶出,弱茶弱香。 四步乾乾现龙 温水冲泡,开水激壶,收水出汤;此时,茶味复归,味如含苞,跃跃欲出,有茶无香。 五步盘龙欲舒 冷泉入壶,激茶归位,立即倒掉,沸水内外加温冲泡;此时,三阳开泰,茶气再升,茶味厚重,甘畅淋漓,有茶有香。 六步龙跃出渊 沸水久停壶中(半分钟),静候出汤;此时,回肠荡气,茶味香浓,茶醇香正。 七步龙行九天 沸水入壶内外加温,并坐汤1分钟,茶香互显。 八步亢龙有悔 温水冲泡,冷水激壶收味;此时,滋味绵长,入口茶味寡淡,让人回味无穷,但能勾出前七泡之韵,茶香味淡隐约。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0
2022-01

望谟县郊纳镇高寨村—— “八步紫茶” 脱贫之茶

发布时间: : 2022-01--20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望谟县郊纳镇高寨村采取“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八步紫茶”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高寨村位于郊纳镇西南部,辖10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寨,共有402户2082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户1495人。   “八步紫茶”主要产于与高寨村同属一镇的八步村,其茶青芽叶紫红,口感鲜爽,极富特色。经专家认定,八步古茶树属于原生态品种,是没有变异的紫茶,这个品种的发现,目前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属独一无二,正是古《茶经》里点赞的茶中上品“紫茶”。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发展产业、培育产业是贫困群众持续脱贫的重要保障。望谟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将紫茶作为全县五大产业之一,制定了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以郊纳镇已建成的6000亩茶园基地为核心,向全县适宜种茶的乡镇(街道)拓展,在3年内完成紫茶种植4.4万亩的任务,通过配套建设标准化茶叶产品加工生产线,改变紫茶过去“小规模、加工弱”的状况,提高茶叶附加值,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做大规模,做强“紫茶”品牌。   高寨村自然环境优越,2017年,前来考察“八步紫茶”的专家途径高寨村,发现高寨群山之间长满了蕨类植物,随处可见的山泉水硬度较低,大为惊喜,当即表示:水活性好、蕨类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最适宜茶树种植。   “得到专家对我们村适宜种植茶叶的肯定,我立即找到贵州省郊纳镇宏升茶叶公司,希望能够合作种植八步紫茶。”高寨村支书方顺华介绍,很多村民早就有种植茶树的想法,碍于技术跟经验,一直不敢尝试,得到了专家肯定和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高寨村有了底气。   2018年3月,宏升公司与高寨村合作社联手,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利用扦插技术育苗、移栽。目前,共流转土地866亩用于种植八步茶,其中已种植八步紫茶420亩,种植油茶283亩。方顺华说:“上百名村民投入到茶苗的种植和管理中,合作社支付每人每天100元工资,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民熊小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安排他一家三口人在基地务工,他告诉记者,他家3个人在茶园给茶苗浇水、剪枝,一天可以挣300块钱,一个月出工10天,其余时间可以去外边做事。像熊小文这样在茶园务工的贫困户还有很多,通过土地流转+茶园务工的方式,他们收入稳步提升,逐步脱离贫困。   记者在八步紫茶种植基地看到,700多亩茶叶长势良好。方顺华说,这得益于科学的管理。八零后的王杰是合作社成员,在本村种植茶叶之前就接触过茶叶种植,合作社成立后,他被公司委派到八步茶核心产区和县外茶园考察学习,把先进的茶园管理经验带回高寨村茶园,精心管理这“脱贫之茶”。   面对百亩茶园,高寨村支书方顺华激动地说:“2020年春天第一批400多亩八步茶树就能采摘了,按每亩3000元计算,就有一百多万元的产值。”一个春季,一百多万元产值,对于高寨百姓来说是切实的增收。   记者了解到,所有茶青都会由宏升公司进行保底收购,群众根本不用担心销路。方顺华还说,为迎接明年的采茶季,今年春茶开采的时候,村里就选派了大批村民去其他茶园学习采茶。   高寨村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目前,茶产业已成为该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村情档案:   高寨村位于郊纳镇西南部,地势较高,气候温暖湿润。辖10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寨,共有402户2082人,全村地域面积10.6平方公里,距镇政府24公里,距县城46公里。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户1495人,参与易地扶贫搬迁121户653人,其中搬迁到义龙新区57户273人,搬迁到望谟县城64户380人。经过三年的努力,大部分贫困户已脱贫摘帽。 (《“八步紫茶” 脱贫之茶》由黔西南日报社与中国黔西南网为您提供阅读权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黔西南日报社将保留最终的诉讼权利;书面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版权联系电话:0859-3112624)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0
2022-01

贵州八步紫茶带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 2022-01--2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 官方微信公众号 “过去种玉米,累不说,饭都吃不饱。现在有了茶山,收入越来越稳定了。”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郊纳镇八步村茶农陈仕芬嘴角挂着笑容。 清晨的八步村紫茶基地,伴着清新茶香,片片翠绿。陈仕芬提着竹篮,穿梭在一垄垄茶树间,手法娴熟地采摘新鲜嫩绿的茶芽。 在八步村四周延绵的茶山上,紫茶树随处可见,千年以上茶树4株,百年以上茶树8万多株。10年前,浙江农林大学的茶叶专家实地考察鉴别认定:这片珍贵的野生乔木古茶树,是没有变异、濒临灭绝的原生态紫茶“红花紫鹃”。2017年,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进行样品检测显示:八步紫茶的花青素、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极高,其中花青素是一般绿茶的30-50倍。2017年,以八步紫茶为原料制作的“王母紫鹃”在全国斗茶大赛上夺得古茶树类“茶王”桂冠。 望谟县抓住紫茶资源优势,以发展“万亩紫茶”为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叶生产能力为突破口,积极优化紫茶产业结构,助力八步紫茶产业发展。 贵州省发改委与黔西南州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将“八步茶”纳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积极筹划上项目、建茶苗基地、普查适宜推广种植区。龙头企业宏升茶叶有限公司进驻,开展育苗科研,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带领9175户贫困群众致富。 “八步紫茶面积现有4500多亩,达到了人均1亩茶。”八步村村支书王显军介绍。 目前,郊纳镇茶园种植面积达1.5万亩,覆盖了全镇十村一社区,实现以茶兴农,以茶富农。 “过去,茶叶卖不上价钱,一年忙到头,家里的日子还是过得艰难。现在,在村里茶叶合作社的带动下,茶叶的采摘和初加工技术我们都掌握,自家种植的茶叶身价大变,价格比以前高几倍。”茶农郑国霞补充道:“过了茶叶采摘季,就在企业上班,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日子越过越好。” 采摘的茶叶经过杀青、烘干、炒茶,短短几个小时,消费者便可尝到新鲜茶叶。 “春茶采摘以来,我们加工的成品茶有1750公斤至2000公斤,产品供不应求。明年的销售额预计近千万元。”望谟县郊纳八步农业综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朝云说。 郊纳镇党委书记刘家均说:“我们要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主导产业,以八步古茶为核心,在全镇各村发展紫茶种植,打造万亩茶园八步山风景区,建设集产茶、采茶、品茶、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旅康养园。”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相关新闻

NEWS

20
2022-01

正山堂与白沙签约合作,助推茶产业升级发展

发布时间: : 2022-01--20 浏览量 : 0
1月11日,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深化茶产业合作,着力做优茶品质、做强茶品牌、拓展茶市场,加快推动白沙茶产业升级发展。         签约仪式现场,白沙融媒体中心供图   白沙此次通过引进国内知名茶企业,借助其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白沙本地茶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将白沙茶叶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同时,白沙也将以茶产业发展持续带动本地农户稳定就业,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速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         签约仪式现场,白沙融媒体中心供图       白沙历来十分重视茶产业,目前全县茶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万余亩,是白沙“两个万亩,六个千亩”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接下来,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要素保障部门与有关乡镇将认真抓好项目推进,主动做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投产。福建正山堂茶企也将尽快落实子公司成立、人员配备、设备调试,争取项目产品早日产出。   据悉,正山堂是福建省获得有机茶认证的企业,近年来不断深化与浙江、四川、贵州、云南、湖南等国内知名红茶产区的合作,国内知名的“金骏眉”红茶正是其首创和标志性产品,在助推合作地区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白沙县政府、福建正山堂茶企有关负责人参加签约活动。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通用底部1

发布时间:2020-03-23 00:00:00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通用底部

发布时间:2020-03-23 00:00:00

Copyright © 望谟县正山堂八步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贵阳 黔ICP备2021011192号-1